当前位置: 本站首页 > 学院新闻 > 正文

精研课堂促提升——贵阳学院文化传媒学院举行集体磨课教研活动

【来源: | 发布日期:2025-07-18 】

为持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,贵阳学院文化传媒学院于2025年7月16日上午开展教师集体磨课教研活动。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研讨与集中展示,促进教师间相互交流教学经验,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。

上午9:30,教研活动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在在3601和3602教室同步进行,文化传媒学院30余名教师参与了该项活动。此次磨课汇报形式灵活,教师可自主选择微课展示或说课汇报。各组教师按既定顺序依次展示,现场教学研讨氛围浓厚。

“大家好,我选的是上一堂微课《晋灵公不君》。古代汉语主要讲解的是文字、词汇、音韵和语法,兼及会讲到修辞与古代汉语常识。这六个部分是我在讲解文选时会着重关注的知识点。所以这次微课我也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讲解。”主讲古代汉语的皮昊诗老师在精炼的开场白后,开始了自己的微课展示。有的老师选择说课汇报,比如王蕾、罗筑娟、石金老师先分析了学情、先修课程,再阐释自己的教学目标、教学理念、教学内容。教师们以产出为导向,深化课程改革。

文化传媒学院院长王刚教授也参与了此次教研活动。他表示,预评估的专家反馈中提到,有部分老师授课时,课程思政的融入还较为生硬,因此他选择“新闻背景的类型和作用”一节,为大家示例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完成课程思政。授课中,他以新华社的新闻《凤阳县实行“大包干”两年翻身 农名排队卖余粮》和贵州新闻联播的新闻《从黔桂到贵南:64年 山海相见》为例,讲解新闻背景的类型和作用。通过示例、提问和引导,巧妙地完成了课程思政。

文传学院教学督导王蕾老师点评到,此次教研活动,每个老师都很认真,每门课程都有亮点,比如郭光明老师将深奥的内容转化为浅显易懂语言和示例,非常适合学生学情。石金老师采取课前发问卷了解学情的方式值得大家学习借鉴。林雨馨老师的授课非常精彩,用了很多现在流行的案例。鲁睿老师的课旁征博引、古今互引。老师们各有特色,各有所长。

此次磨课也反映出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,比如有的老师课件可以做得更精美,有的老师上课时声音可以再洪亮些,有的老师的案例可以再更新一下。有的老师建议教学中要注重课程群建设,实现课程之间协同育人。

最后,学院党委书记鄢吉多和院长王刚分别在第1小组和第2小组做总结讲话,他们希望老师们继续保持良好的教学状态,扎根课堂,不断提升教学水平,打造更多的“金课”。

此次集体磨课是文化传媒学院强化教学内涵建设、打造精品课堂的重要举措,为教师提供了展示、交流与学习的有效平台,推动课堂教学创新与教师专业成长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撰稿人:周婷婷    一审:周婷婷    二审:王刚    三审:鄢吉多